2014年8月5日 星期二

樓市神奇痛苦指數


繼細價樓上車盤連環破頂後,輪到中價屋苑南豐新邨及黃埔花園接力創新高。如說現時樓價健康只是自欺欺人,活在泡沫當中最易令人失去判斷力。由泡沫演變到爆破,時間冇得估。大行又好名嘴又好,去年至今年初紛紛出口術指樓價跌硬,踏入第三季陸續轉軚兜返轉頭,稱得上是有斷估無痛苦。

升穿15 進入爆煲高危區

但衡量香港置業負擔能力的指標,卻是真的非常痛苦。金管局今年3月公佈季報,入面提到兩個供樓負擔指標,第一是樓價收入比率,即大家不吃不穿不玩,人工全拿去供樓,要買一個500呎的單位,要用15年。根據瑞信早前報告,1981年到了15就爆煲,1997年到了約15水平亦爆了。去年底有關數字已到15水平,相信今年已經升穿15。這個痛苦指數,已經高過1981及97年水平。

另一指標是收入槓桿比率,即是用家庭月入中位數除以供款的比率,目前約60%水平,意味家庭用六成收入作為供樓,數字遠比1997年時的超過100%低。不是反映目前供樓較1997年輕易,只是美國多番放水量寬下,令目前息率遠低於1997年水平。1997年供樓息率動輒逾10厘,目前是2厘多少少,假設利率升3厘,至約5厘的正常水平,收入槓桿比率會升至80%以上。

目前買樓定租樓,各陣營都有死硬派,樓市的泡沫吹到幾耐冇人知,重點係想點出無論是1981或97年,當時沒有人會料到,在一片歌舞昇平下將有重大的政治及金融風暴發生,當危機殺到,樓價可以跌得很恐怖。1997年7月回歸前本港經濟增長7.5%,失業率處於2.2%超低水平,通脹則達6.4%。金融風暴殺到,失業率一年間飆升至6%樓上,GDP負增長8%。經濟逆轉會快到難以想像,一年間樓價可以跌半。此時筆者無意鼓勵人買樓或賣樓,只盼大家置業前考慮的不是目前有能力買(buying power),而是未來有能力守(holding power)。目前準買家盲搶樓,有能力但冇心理準備的,勉強難有幸福。





Source: 王昇, appledaily

2014年7月25日 星期五

3數據確認 私樓供應增加 未來4年達7.3萬伙 施工落成量齊新高


3項數據確認私樓供應增加,未來3至4年私樓潛在供應7.3萬伙,達歷史高位;另上半年施工量1.23萬伙,創10年新高;而上半年落成量有7,500伙,為6年半新高。



Source: hket

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

居屋2019起大增 5年內共6.8萬伙


居屋2019起大增 5年內共6.8萬伙
市場料2017可售樓花 張炳良:靈活調節

為協助市民置業,港府銳意大增公營房屋的數目,其中供市民上車的居屋數量,推算自2019年起5年內將有多達6.8萬個單位落成(粗略平均每年逾1.3萬個),較2014年起的5年大增5倍,料最快於2017年可售樓花。

韓國首爾酒店價錢比較

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形容,要達至目標,挑戰非常大,相信加建居屋令有意置業港人受惠;對於市場關注大量居屋供應可能影響樓市,張炳良強調,政府會因應市場轉變靈活調整供應。

張炳良昨日說明以今年起計的未來10年建屋藍圖,他表示,未來首5年(2014至2018年)的公營包括公屋及居屋建屋量為8萬個、其後5年(2019至2023年)達20萬個,整體公營房屋較首5年增加1.5倍。

測量界別指出,以居屋為例,2019、2020年起陸續大量增加供應,今年起就要規劃大量居屋用地,以應付建屋需要。若採用預售兩年居屋樓花的模式,2017、2018年將開始有較大數量的居屋樓花可供市民認購。

他指出,現時政府以供應主導策略帶來的改善日漸顯著,但首5年期進一步增建公營房屋的空間有限,要達至10年建28萬個公營房屋的目標,就要於後5年「補足」,以建屋需時5年來算,現時要着手籌劃。

張指大躍進 對政府挑戰大

本報按房委會、去年及今年的施政報告數字推算,2014至18年的居屋供應量為約1.1萬個,要追及10年建8萬個居屋的目標,2019至2023年共需提供約6.8萬個單位,5年的居屋供應數目將大增5倍。

張炳良承認,未來10年大增公營房屋供應、尤其是居屋數量「大躍進」,對政府在土地數量、規劃程序、社區支持、建造業界的人手及房委會的執行能力而言是大挑戰,期望持續供應市民可負擔得起的樓宇,可給予市民信心,政府亦會因應市場轉變,而靈活調整房屋供應。

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委員黃遠輝估計,未來建屋數量雖然向公營房屋傾斜,但私營房屋供應量不比現時少,政策透過供應平衡供求,相信對現時處於高位的樓價有壓力,但下降幅度會受香港、中國、以至環球的經濟影響,現時難以預計。

地產界:短期對樓價衝擊有限

對於供應量增加對樓價的影響,地產業界普遍認為,因距達成供應目標仍遠,短期內對樓價衝擊有限。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陳超國認為,港人目光一般較短視,所謂供應量大增影響要待3至4年後才出現,現時不會有即時影響。

測量師學會房屋政策小組主席潘永祥估計,在2019年供應量來臨時,美國加息周期很可能已經過去,樓市重新踏入上升周期,大增供應量,反而有利穩定樓價。

此外,張炳良指出政府研究華富邨重建時,會考慮附近交通、環境配套,亦會檢視其他高齡公共屋邨的重建效益、大廈結構及能否原區安置來決定是否進行重建,目前未考慮會否引入私人參建。

撰文:張美琪、古廣榮









Source: 經濟日報

港人退休信心跌 4成想移民


【經濟日報專訊】房價「癲」升物價飈,打工仔生活苦,連退休也難。一項調查顯示,港人退休信心指數較前年倒退,最憂通脹與樓價,逾4成被訪打工仔表明不擬留港退休,多選中台享餘生。
有移民顧問表示,今年辦理退休移民人數較去年增一成,大部分選擇移居物價較低、生活與香港相若的台灣與馬來西亞。
不過,顧問提醒有意辦退休移民的人士,申辦前應先就生活模式、醫療制度等,了解清楚「心水」退休之處,認為適合才再作抉擇。
料退休開支增 每月逾16000
美國萬通保險亞洲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,訪問508名20至55歲的在職人士,發現港人退休信心指數僅有5.5分(10分為滿分),比2012年下跌0.6分。受訪者主要對通脹或房價擔憂,其次擔心退休後患病及認為將來難以估計;反觀兩年前最擔憂將來難以估計,而擔心通脹或房價排第三。
那究竟在香港打工仔心目中,要多少積蓄才夠退休?調查顯示,受訪者預計平均退休年齡為59歲;認為退休後平均每月需用16,632元,較兩年前增逾54%,而所需退休儲備為390萬元。
不過,機構按現時男女人均壽命分別有84.4歲及90.8歲推算,港人實際上所需退休儲備,男女分別達698.4萬元至845.6萬元不等,遠超受訪者預期。
調查又顯示,43%受訪者不考慮留港退休,當中半數人視中國及台灣為退休終站。

台北市酒店價錢比較
美國萬通亞洲巿務部高級副總裁兼首席巿務總監蕭莉玲表示,港人考慮退休的地方,以生活指數及房價為主要因素,其次為居住及自然環境,僅11%人以社會穩定作為考慮因素。
物價較低 欲移民台灣大馬
環凱移民顧問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家禧表示,今年有意申辦退休移民個案較去年增加10%,當中7成人都選擇以馬來西亞或台灣作為退休生活之處。「港人退休不想留港是可以理解的,始終香港住屋環境、空氣差,物價都不低,(退休生活)成本都幾重皮。」他說。
張表示,港人近年多選擇以馬來西亞作為退休地,原因是當地多元種族、華人較多,不論政治、環境及物價都可以接受:「多揀吉隆坡近郊地區居住,200多萬元於當地已經可買600呎樓,物價是香港三分一。」
他說,大部分申請退休移民者的港人都是有技術的專業人士,退休前已有一定資產,而近日就已有一對50多歲的夫婦,趁馬來西亞移民政策未有改變,提早申辦到馬來西亞退休移民,為退休生活未雨綢繆,辦證後才慢慢決定移居何處。
至於移民大馬、台灣會否有何風險?張家禧表示,當地政局、生活水準相對穩定,而馬來西亞的醫療亦開始追上香港,惟大多退休移民者要入籍不容易:「無入籍的福利一定(同當地人)不一致,但好多(退休移民者)都會自己買醫療保險,注重生活舒適多於注重當地福利。」

台中酒店價錢比較
Source: 經濟日報

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私人住宅潛在供應與樓價的關係


上月底運輸及房屋局表示,計及發展商貨尾單位、建築中但未發售的單位,以及已批出隨時可動工的項目,未來3至4年的私人住宅單位供應量為7.2萬個【圖1】(下簡稱「潛在供應」)。不過,由於歷史較短的關係,加上「潛在供應」數量往往不一定等同可供發售單位的數目,故這個未來3至4年內私人住宅的「潛在供應」數字,不一定與樓價有着密切的關係。


Source: 信報

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

蘇民峰3000萬購堅道地舖

據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,由堪輿學家蘇民峰(本名蘇民立)任董事的運峰投資以3,000萬元,購入半山堅道45號地舖,以舖位面積1,650方呎計,呎價18,182元。

原業主為CULTURE GAIN LTD,董事為廣播處長鄧忍光太太徐少嫻,鄧則為備任董事。該公司早於04年以550萬元購入上址,是次易手帳面賺2,450萬元

Source: am730

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

大圍地每呎$3,300 低估值兩成


發展商趨向謹慎投地,稍為進取的中小型發展商便容易成功投地,上周截標的3幅商業及住宅地皮,均由小至中型發展商奪得,去年投得沙頭角地的遠展(035),則以樓面呎價3,300餘元投得大圍住宅地,地價回到2004年;另第一集團更以略高於市場預期成交價,投得長沙灣商業地,預計總投資逾17億元。


呎價回到04年水平

有大型中港發展商如新地、遠洋地產及信置(083)等爭逐的大圍美田路細住宅地,8家競爭者中,由遠展以1.48億元投得,不過卻較市場估值低一至兩成。以佔住宅樓面的6倍地積比計,每呎樓面地價只約3,300多元。純以地價計,今次成交呎價,回到04年水平,當時銅鑼灣山路地(現為嘉御山)的每呎樓面地價約3,317元。

該公司首席營運總裁陳志興指,因地皮位置的零售價值不高,僅只提供數千方呎樓面,公司會集中發展住宅,提供中小型住宅單位,總投資約3.5億元。

另同日截標的長沙灣前郵政局地皮,雖有如新地(016)、長實(001)及會德豐地產等中大型發展商入標,但中小型發展商如億京及宏安(1222)卻更多,最後由應是首次投得政府地的第一集團,以10.02億元投得,每呎樓面地價約5,177元。

第一集團董事霍偉良認為,區內二手商廈呎價也約8,000至1萬元,且交通方便,故成交價合理,公司計劃興建一幢附有零售商場的甲級商廈。

業內人士指,去年由豐樹產業投得的觀塘商業地,每呎樓面逾5,700元,但長沙灣地沒有第二商業核心區概念,故成交價屬理想水平。

另被區內居民反對,並就土地用途或提司法覆核的筲箕灣住宅地,大發展更缺乏興趣,投地發展商全屬小至中型發展商,最終由永泰地產(369)以接近估值上限的4.33599億元投得,每呎樓面地價約9,396元。
Source: appledaily

韓圜創六年高


韓劇「來自星星的你」風頭一時無倆,吸引更多港人去韓國旅遊觀光。不過,由於韓圜滙價近期節節向上,追星族恐怕要預備更多盤川。

美元疲弱,加上市場對南韓入市阻止韓圜升值的憂慮降溫,刺激韓圜昨曾漲逾1%,攀上1,041.55兌1美元,是08年8月以來高位;港元兌韓圜則跌至133.81,是近六年來最弱。

交易員指,美股近期調整,引發資金流入亞洲等新興市場,外資已連續11日淨買入南韓股票(即外資買貨額較沽貨額為多),加上美元兌韓圜跌至1,050至1,045範圍時,南韓當局未有如預期般入市干預,令市場放下戒心,加劇韓圜升勢。摩根士丹利亞洲貨幣及利率策略主管Geoffrey Kendrick認為,韓圜升至1,000兌1美元「指日可待」。


Source: appledaily

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

公司三大抽水法 樣樣都要知


有時候在業績會或新聞上也會聽到供股﹑配股及可換股債。究竟它們是什麼意思﹖讓財經動學堂跟你上速成班,一一告訴你知。

供股是上市公司發行新增股票,按原有持股比例予全體現有股東認購。之前大新銀行供股集資約十二億元,按當時每股8元,以每100股供12股的比例,即股東手持每100股舊股便有權去購買多12股新股。以每手400股計,供股資金約380元。當然股東不一定要供股,但當選擇不供股時,權益便會攤薄。即使選擇供股由於供股比例奇怪,有機會滿手「碎股」,想賣也有難度。除非管理層「抽水」理由充分,一般散戶會看成一種負面的公司行動。

至於配新股是上市公司希望有更多資金,但不想增加股東的負擔,所以大家一起攤薄自己的持股比例,向指定投資者發行新股。

除了發行新股,還可向特定投資者發行可換股債券集資。發行時會訂明可兌換股數及換股價。債券持有人可根據該比率及價格,將債券轉換成普通股。好像金山軟件會發行23.27億元債券,可換股債券最多可轉換成5302萬股。如公司沒有進行其他發行新股行動,換股將會佔擴大後股本約4.29%。

沈振盈指,對公司來說最快捷方便是配股,但對股價來說,可換股債券影響最少,不會即時有攤薄效應。

現在公司三大「抽水」法,大家已經清楚了嗎﹖

Source: appledaily

女性理財有法何懼27歲定律

網上瘋傳潮文「有多少女人輸給了27歲」,擊中不少女性死穴,但有女性理財顧問直言若有事業、有經濟能力,「又使乜驚?」,且教導女性理財之道。

潮文以「女人一生美麗的巔峰是在27歲」,「男人一生魅力的開始是在27歲」,說明「27歲定律」。財務策劃師唐德玲稱,二十至三十歲的女性,受制於感性消費,惟收入不多,易入不敷支,要控制預算,儲定彈藥作投資。

恒生領匯抗跌力強

中原資產管理高級副總裁黃安盈指,這個年齡女性應甫出糧即儲起一部分,建議是薪金三分之一,建立恒常儲蓄習慣,儲蓄其中一部分作長線投資,如月供基金或股票,建議主打經濟復甦主題的歐洲股票基金。若月供股票,建議穩健投資者選擇抗跌力強且股息率不俗的本地銀行股及收租股,如恒生(00011)及領匯(00823),可承受較高風險的可留意港交所(00388)。唐德玲三十歲時正值沙士襲港,樓市跌落谷底,但她放棄買樓上車機會,反而豪擲50萬元前往澳洲唸工商管理碩士。她笑言:「讀完返嚟好快就搵到第二桶金,更於金融海嘯時置業,但因太搏,故在接近四十歲才結婚。」黃安盈說,即使婚後生活寬裕,每年都去日本自由行,女性不應鬆懈,建議利用私己錢多購置一個物業出租,當資產滾存至近100萬元,應擴闊資產配置,追求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,如當市況理想,可投放資產組合四成資金於股票、六成於基金;市況不佳,可投放兩成資金於股票、八成於基金。

不惑之年平穩至上

踏入不惑之年,身體健康的分水嶺,同時要籌謀退休金,應更注重風險管理。唐德玲說,若年輕時的投資進取,是時間調較至較平穩組合,如現金及保守型基金等。黃安盈補充說,不妨動用投資組合中三成資金投資債券,即使每年只有約4至5厘回報,也可收穩健增長之效。

Source: on.cc

預示港美樓價的兩個冧巴



上兩期,筆者寫得不太清楚,或令編輯誤會,以令其在配圖時寫上QE後技術分析開始失效,但其實我想說的,只是「傳統」技術分析不合時宜,因為我絕對係技術分析的信徒,甚至乎我認為其應用遠不止於股市,只要有足夠的交易量,樓市也可用其作參考。

我曾經運用技術分析,在電視節目中預測樓市會升三成,唔怕醜咁講三做三中,頭兩次升幅都講明是三成,結果遇到障礙不多,順利達標(以槓桿計,三成升幅是本金的一倍升幅了),最後這次本來走勢上應有多於三成升幅,可是突然推出辣招,樓價停滯不前,最後只升了一成半,系統出現沽出訊號(圖一),趕及在此次跌勢加劇前離場,共打了三場重要大仗。

隔山買美樓手續多

當然,以目前香港樓市,唔再適合投資者,惟有向外發展。美國係全世界最大經濟體,當然係馬首是瞻;圖二係美國Case-Shiller十大城市指數的技術分析圖,圖上有好多個準備止賺位,不過其實只在2006及2010年跌穿過,可以見到,2006年美國樓市從圖中P位跌到K位,穿止賺後離場,完全避過P-K的這幾年,所以我的系統在美國樓市,也有參考作用。

至於現時,走勢圖顯示美國樓市仍是在泡沫當中,如果未來唔跌穿止賺,美國樓還是可以諗的。

如果閣下有買美國房地產的經驗,應該體會到,當中手續比香港繁瑣,買樓要交房地產稅、增值稅及FIRPTA(外國投資物業稅);其中,房地產稅每年0.3%至3%之間,聯邦增值稅15%,而FIRPTA又10%,如果搵管理公司幫手放租,服務費又要租金的一成,七除八扣,都唔係少錢。

更甚者,我有個朋友,去美國買樓,見到屋前有塊地,個花園好靚,但細心睇張圖則,才發現塊地原來唔係屬於佢,而係俾其他人買咗少少:如果之後翻起舊賬,個花園分分鐘就冇晒,同埋間屋係會冇路入去。所以,隔山買牛絕對唔容易,係力不到不為財。

咁點算呢?你可以買美國REITs的ETF,或其他替代品,但都係隔山買牛。我可以提供一個非常另類的選擇,一件本地貨卻與美國樓價走勢相似——創科(669)。

大家可以睇睇圖三,創科股價和美國樓市的走勢都算相似,創科係有點領先,可以見到圖三A位,創科係早一年跌;而在B位,佢又早少少升;去到C位,就完全出現背馳,Case-Shiller跌穿前低位而創科冇跌穿,之後仲升到破近年新高,走勢係優於Case-Shiller。

創科具領先作用

還有,個股的波動大於樓價指數係另一優點,可以當係槓桿,不需要用全部買樓的資金去買創科,而係可以用波幅估計,按比例咁買。

比如Case-Shiller由C位升返上來,升了近兩成,而創科就升了差唔多四倍,但由於近日基數大了,可以估計現時的波幅大概係Case-Shiller的五至八倍左右。

如果買家本來打算用500萬港元買美樓,理論上,現在用六七十萬買創科,就可以賺到相近的回報,一般槓桿要比息銀行,但這組合仲可收息,因為剩下的錢可以用來買債券收息,那麼就算創科輸幾年輸了五成,組合都不怎蝕錢。

換個角度看,是用創科加債券做出了一個美國樓市的認購期權收息組合。當然,一隻股票有太多原因可以突變,例如管理層、股東增/減持、大行評級,但這隻創科在過去十年都有盈利,連在金融海嘯時都賺錢,近六年還有雙位數字以上的盈利增長,過去十年都有派息,講真naked buy我都夠膽,更何況現在是代替美國買樓,最多係着數多蝕底少啫。

先旨聲明,上面所說的買賣方法,前題是你必須睇好美國樓市,才會去做,因為創科本身係領先美國樓市,而用落後指標去炒領先的股票,係違背了trader的炒賣法則;相反,利用創科走勢來評估美國樓價,才是王道。

所以,要睇美國樓市炒唔炒爆,就睇669;至於香港樓市爆唔爆,就睇689囉。



張士佳
註:筆者持有創科(669)股票
Source: appledaily